“做秀”別走調(diào)變味
前一陣子,一個單位為了兌現(xiàn)月度計劃,匆匆忙忙舉行了一場知識競賽。賽前2小時,員工才知道該誰上場了。至于競賽主題是什么?內(nèi)容有那些?一無所知。臨到上場,才送上復習題,讓上場人員不知所措。
不要過程要結(jié)果,只要活動有開展就行了,而效果、質(zhì)量暫且不管它,豈不是讓“做秀”走調(diào)變味了嗎?
開展知識競賽,增強員工本領(lǐng),本無可厚非。但是,把活動的開展作為“政績”,卻是不該。這樣做的結(jié)果是忽悠了上級,搞懵了下級。一旦事情真相曝光,將會里外不是人。所以,抓工作實打?qū)嵑苡斜匾心白哒{(diào)變味”。
筆者以為,目前“做秀”的最大群體來自基層。這股風,一段時期以來屢禁不止,甚至在某些地方還愈演愈烈。有的管理者嚴重脫離實際,平時不聞不問、不抓不管,火燒眉毛了才匆忙上陣,滿足于過得去,以活動落實活動,以開展落實開展。
基層“做秀”是普遍存在的通病,主要想讓上級看到其“政績”,如此,挖空心思,方法千變?nèi)f化,行為千奇百怪,構(gòu)思神鬼難測。
縱觀“做秀”,其實有三個顯著特征:不實事求是,弄虛作假;只有口號,沒有行動;只抓小的,不抓大的。所以說,“做秀”是典型的形式主義。這就是演戲,演給上級看、演給同級看、演給員工看。一句話,“做秀”是假的,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,即使一時看不出來的,總會有露出尾巴的一天。( 文章閱讀網(wǎng):www.sanwen.net )
筆者一直認為,適度“做秀”,并非純屬沽名釣譽之舉,而是帶有一定的倡導引導之意,這里的“秀”是中性的。但是,千萬不要忘記“物極必反”這個成語,如果“秀”過了頭,“秀”就成了“貶義”。凡是走調(diào)變味“做秀”者,是真是假員工心里最清楚,這種做法反而得不償失,恰得其反,必然遭到員工的抱怨和反對,受損的不僅是管理者的形象和聲譽,更是單位的公信力。
“做秀”不應成為管理者的必修課。在此,筆者提醒那些有“做秀”想法的管理者,千萬不要再這樣做下去了!
首發(fā)散文網(wǎng):http://m.one124.com/subject/3947959/